華夏首剎白馬寺位于洛陽城東約12km處,北依邙山,南臨洛水,古柏蒼松掩映之下,寶塔高聳,殿閣層疊,洪鐘長鳴,法香遠溢。白馬寺是我國佛教文化的發(fā)祥地,被譽為中國佛教的“釋源”和“祖庭”,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jù)史載,東漢永...[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華夏首剎白馬寺位于洛陽城東約12km處,北依邙山,南臨洛水,古柏蒼松掩映之下,寶塔高聳,殿閣層疊,洪鐘長鳴,法香遠溢。白馬寺是我國佛教文化的發(fā)祥地,被譽為中國佛教的“釋源”和“祖庭”,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jù)史載,東漢永...[繼續(xù)閱讀]
少林寺位于登封市城西北13km的少室山五乳峰下,四周群山聳峙,古樹參天。少林寺被譽稱“禪宗祖庭”,是我國佛教禪宗的發(fā)源地,也是少林武術的發(fā)祥地。少林寺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chǎn)“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的內容...[繼續(xù)閱讀]
風穴寺位于汝州市東北9km嵩山少室主峰南坡的風穴山中,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風穴寺創(chuàng)建于北魏,原名為“香積寺”,隋代改為“千峰寺”,唐開元年間擴建后更名為“白云寺”,俗稱“風穴寺”。據(jù)《風穴寺七祖千峰白云禪院記》...[繼續(xù)閱讀]
慈勝寺位于溫縣、孟縣和沁陽三縣交界處的大吳村,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jù)明嘉靖四年(1525)《重修慈勝寺大雄殿記》碑記載,五代后晉時已有此寺,且規(guī)模甚大。元代至元年間(1264—1294)于原址上重建,明清以來屢有修葺。慈勝寺現(xiàn)...[繼續(xù)閱讀]
大明寺位于濟源市軹城鎮(zhèn),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明寺原為西漢初諸侯軹王祖廟,北宋時改為通慧禪院,元至元十四年(1277)重建,更名大明寺,歷代屢有增修。寺院坐北朝南,呈中軸對稱,由前到后依次為山門、金剛殿、閻君殿、配殿...[繼續(xù)閱讀]
會善寺位于中岳嵩山太室山南麓積翠峰山腳下,距登封市城關鎮(zhèn)1.5km,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的內容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會善寺原是北魏孝文帝元宏的一座離宮,后改作佛寺。隋代名為會善寺,后因兵亂焚毀...[繼續(xù)閱讀]
千佛閣位于武陟縣木城鎮(zhèn)南大街北端,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千佛閣創(chuàng)建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為紀念沁河在木欒店鎮(zhèn)(今武陟縣城)決口事件而建,明代“律圣”朱載為千佛閣創(chuàng)建題寫“吉慶”二字。清咸豐六年(1856)進行了重修。...[繼續(xù)閱讀]
白云寺位于輝縣市區(qū)西白鹿山山麓,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白云寺原名“白茅寺”,為白鹿山地區(qū)八大寺院的中心寺院,創(chuàng)建于唐高宗年間,盛于明清,因乾隆皇帝南巡蒞此題寫“白云自在”的匾額而聞名。寺周林木茂密,翠竹蔥蘢,泉...[繼續(xù)閱讀]
香嚴寺,又名顯通寺、香嚴長壽寺,位于淅川縣倉房鄉(xiāng),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香嚴寺原有兩座禪院,一在白巖萬山環(huán)抱之中,一在山麓丹水旁,相望三十里,俗謂之上寺、下寺。下寺已被丹江水庫淹沒,現(xiàn)僅存上寺。寺始建于唐開元二年...[繼續(xù)閱讀]
天寧寺坐落于??h東南大山東麓,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寧寺初名為“大山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年間(477—499),明代始稱天寧寺,由坐西向東改為坐北向南,至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又改為坐西向東,因此建筑群形成東西、南北十字形...[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