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俱①因,因因而果。因因而果,因不昔滅②。(《物不遷論》) 注釋①俱:全、都。②昔滅:“昔”即從前?!皽纭奔赐辍⒈M。譯文結果和原因不全是對應的,多個原因可以導致一個結果。正因為如此,原因總是在結果之前存在而永遠不...[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果不俱①因,因因而果。因因而果,因不昔滅②。(《物不遷論》) 注釋①俱:全、都。②昔滅:“昔”即從前?!皽纭奔赐辍⒈M。譯文結果和原因不全是對應的,多個原因可以導致一個結果。正因為如此,原因總是在結果之前存在而永遠不...[繼續(xù)閱讀]
因果相承,從微①至著②,通名為漸③。(《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卷一) 注釋①微:細微。②著:顯著。③漸:逐漸。譯文原因和結果是前后相承接的,事物的發(fā)展是從細微到顯著的,這一過程通稱為“漸”,即逐漸發(fā)展、壯大的過程。感悟...[繼續(xù)閱讀]
一切諸報,皆從業(yè)①起;一切諸果,皆從因起;一切諸業(yè),皆從習起。(《華嚴經(jīng)·入法界品》) 注釋①業(yè):梵文Karma(音譯“羯摩”)的意譯,指人的行為、語言、思想等各個方面的活動,包括身、口、意三方面,稱為“三業(yè)”。行為活動叫做“身...[繼續(xù)閱讀]
已作不失①,未作不得②。(《瑜伽師地論》卷三十八) 注釋①失:丟失、錯過。②得:獲得。譯文已經(jīng)做過的事情就不會是錯過的事情,就會有一定的結果,沒有做的事情就不會獲得什么結果。感悟如果不付出則不會有任何的結果,那么我...[繼續(xù)閱讀]
譬如橘子因橘而生,從?、俣?人為橘故種植是子,是子根莖花葉生果皆悉不酢,時到果熟,酢味則發(fā)。如是酢味非本無今有,亦非無緣,乃是過去本果因緣。身口意業(yè)亦復如是。(《優(yōu)婆塞戒經(jīng)·雜品》) 注釋①酢:同“醋”,指味酸。譯文...[繼續(xù)閱讀]
時有風吹幡①動,一僧②云風動,一僧云③幡動,議論不已④,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⑤者心⑥動。”(《六祖壇經(jīng)》) 注釋①幡:用竹竿等挑起來直著掛的長條形旗子。②僧:和尚。③云:說。④已:止、罷了。⑤能:惠能,唐代高僧...[繼續(xù)閱讀]
從本以來,色①心不二。(《起信論·解釋分》) 注釋①色:是梵文Rupa的意譯,指精神領域以外的“物質”的東西,也可以指現(xiàn)象世界和對現(xiàn)象世界進行反映的人的感覺與觀念,包括眼、耳、鼻、舌、身及其所產(chǎn)生的感覺。譯文從根本上來...[繼續(xù)閱讀]
境緣①無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強②名,妄③情從何起。(《五燈會元》卷一) 注釋①境:境界,佛教中指六識所辨別的各種境界(“六識”即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和意識),例如眼識以色空為其境界。②強:迫使、硬要。③妄...[繼續(xù)閱讀]
識性①識相②,皆不離心。(《成唯識論述記》卷一) 注釋①性:佛教名詞,與“相”相對,指事物內(nèi)在的和不可改變的性質,如火的熱性,水的濕性。②相:佛教名詞,對“性”而言。指一切事物的外在的形象狀態(tài),如火的焰相,水的流相等。...[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