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武帝元狩、元鼎年(前122—前111年)中,因征伐匈奴,國庫匱竭,乃頒行算緡令與告緡令。算緡是指,凡經營商業(yè)者,不管是否有市籍,一律自己申報資產數,每緡錢2000征稅一算(120錢),經營手工業(yè)者減半。無官職人占有運輸用軺(shao)車,征稅...[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西漢武帝元狩、元鼎年(前122—前111年)中,因征伐匈奴,國庫匱竭,乃頒行算緡令與告緡令。算緡是指,凡經營商業(yè)者,不管是否有市籍,一律自己申報資產數,每緡錢2000征稅一算(120錢),經營手工業(yè)者減半。無官職人占有運輸用軺(shao)車,征稅...[繼續(xù)閱讀]
所謂禁榷制度,是我國封建時代國家對某些商品實行專賣的制度。禁榷政策相傳是春秋時期管仲首先提出并在齊國實施的。大規(guī)模推行禁榷制度則是從西漢武帝時開始的,其時禁榷品有鐵、鹽、酒三種。西漢后期至唐前期,禁榷制度受...[繼續(xù)閱讀]
我國官工業(yè)產生很早,據《周禮·考工記》、《禮記·曲禮》等記載,西周時即已有了較完備的官工業(yè)體系。漢代實行官鑄錢和禁榷制度以后,官工業(yè)得到進一步發(fā)展。官工業(yè)經營范圍主要包括:統(tǒng)治者日常生活所需車輦舟船、服裝陳設、...[繼續(xù)閱讀]
西漢武帝元狩三年(前120年),任命桑弘羊為大農丞,試行均輸法。元封元年(前110年),桑弘羊以治粟都尉領大司農事,主持財政,全面推行均輸平準制度。他委派大司農部丞數十人到各郡,主持所屬縣設置均輸鹽鐵官。令各地凡稅物價賤即征...[繼續(xù)閱讀]
漢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始鑄行五銖錢,此前,西漢主要行用半兩錢。漢武帝即位后,對內對外興師討伐,又大興土木,國庫枯竭,鑄行三銖錢以求贏利。三銖錢行,私鑄泛濫,物價飛漲。至此,廢半兩、三銖錢,行五銖錢。錢文“五銖”,重如其...[繼續(xù)閱讀]
限田是西漢等朝曾經奉行的經濟政策,又是我國封建社會中長期存在的一種重要經濟主張。春秋戰(zhàn)國以后,私人所有的土地迅速發(fā)展,土地兼并嚴重流行,使耕者不得其田的問題普遍存在。西漢武帝時,董仲舒首倡限田,但未被完全采納。...[繼續(xù)閱讀]
西漢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召開了鹽鐵會議,這在我國經濟思想史上有重大意義。在鹽鐵會議上,輕重論學派的代表人物桑弘羊與反輕重論學派代表人物進行了一次關于宏觀經濟管理問題的大辯論。桑弘羊運用輕重理論,結合西漢外有匈...[繼續(xù)閱讀]
屯田是我國歷史上主要以解決軍糧供應和軍費供給問題為目的的農業(yè)生產組織形式。屯田分軍屯、民屯兩類。西漢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動員數萬軍兵在西北邊境屯田,是見于記載最早的軍屯,后來規(guī)模擴大,人數一度增至幾十萬人。...[繼續(xù)閱讀]
西漢后期直到唐朝中期,存在一批擁有大量勞動人口同時又擁有大量土地的大地主,他們經營著較大規(guī)模的地主莊園。這些莊園因時地不同而被稱為莊、園、墅、屯、別業(yè)、塢堡等。它不但有連成一片的田地,往往還包容山崗、湖澤等...[繼續(xù)閱讀]
內庫指專貯皇室私財的庫藏,外庫指貯存國家財賦的庫藏。內外庫分立是我國古代財政管理方面的重要制度。西漢時期,歸皇室支配和享用的皇室私財由少府等機構代管,稱為禁錢;同歸主掌財計的大司農調用的國家經費分別管理和貯存...[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