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之下三個最高官吏之稱。周代“三公”指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戰(zhàn)國迄秦,三公作為天子之下最高官吏的稱呼。西漢成帝時成為法定官名,指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東漢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曹魏因置,但不任實職...[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天子之下三個最高官吏之稱。周代“三公”指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戰(zhàn)國迄秦,三公作為天子之下最高官吏的稱呼。西漢成帝時成為法定官名,指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東漢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曹魏因置,但不任實職...[繼續(xù)閱讀]
指廷尉所屬的正、監(jiān)、平三官。曹魏因之,但稱正、監(jiān)、平。合稱為廷尉三官。吳無正、平,但置監(jiān)。(頁12)按:《三國志辭典》所解釋的“三官”特指三國時期的正、監(jiān)、平。《魏志·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三官”云:“收三官已下付...[繼續(xù)閱讀]
官名。吳置,掌管州郡選舉事。與魏晉中正職司同。(頁21)按:吳國設置的“大公平”與魏國設置的“中正” “州都”職掌相同。《三國志辭典》“中正”條解釋說:“曹魏實行九品中正制,中正負責察訪本地人才,將其分為九等,以供吏部...[繼續(xù)閱讀]
官名。漢桓帝時始置,處秘書令之下。曹魏因置,有四人,秩四百石,第六品,掌國家收藏的經(jīng)書復校殘缺、正定脫誤。蜀亦置。吳稱秘府郎,職掌同。(頁320)按:魏國設置的“秘書郎”與吳國設置的“秘府郎”相同?!度龂巨o典》對“秘...[繼續(xù)閱讀]
官名。三國時蜀所置,職掌與魏之殿中將軍略同,主宿衛(wèi)兵,督守殿內。后主末年,張通曾任是官,降于魏,封列侯。(頁551)按:蜀國設置的“殿中督”與吳國設置的“殿中列將”職掌相同。《三國志辭典》“殿中列將”條解釋:“殿中列將...[繼續(xù)閱讀]
官名。與司鹽校尉職責相近,掌鹽賦之入。西漢大司農所屬,有鹽官、鐵官,東漢轉屬于郡縣。三國時,蜀國置鹽府校尉,收鹽鐵之賦。吳國置司鹽校尉,治海鹽。(頁720)按:“鹽府校尉”是蜀國官名,與吳國設置的“司鹽校尉”相同?!吨袊?..[繼續(xù)閱讀]
官名。東漢少府屬官,由閹人擔任,無定員,職侍皇帝左右。傳遞文書及奉詔過問中宮諸事務及公主、太妃等疾苦。曹魏沿置。吳稱“中使”。(頁28)按:根據(jù)《三國志辭典》,魏國設置的“小黃門”與吳國的“中使”相同。參照其他辭書...[繼續(xù)閱讀]
官名。曹魏置,隸大司農,主諸軍兵田的調遣。孫權為吳王時置節(jié)度,掌軍糧,但不屬司農。(頁307)按:魏國的“度支中郎將”與吳國的“節(jié)度”相同。《中國歷代職官辭典》“度支中郎將”條解釋:“官名。曹魏黃初四年始置一員,掌諸軍...[繼續(xù)閱讀]
官名。三國時帶兵將領部下領營兵者,稱營都督。都督,統(tǒng)領之意。魏稱營軍督,蜀稱營都督。(頁647)按:魏國的“營軍督”與蜀國的“營都督”相同?!妒裰尽りP張馬黃趙傳》:“飛營都督表報先主,先主聞飛都督之有表也,曰:‘噫!飛死矣...[繼續(xù)閱讀]
官名。秦漢時置散騎,又置中常侍,均為加官。東漢省散騎,只置中常侍。三國魏文帝時,合散騎與中常侍為一官,稱散騎常侍。掌侍從皇帝左右,隨事規(guī)諫。延康元年,置散騎常侍四人。蜀未設。吳或稱散騎中常侍。(頁480)《三國志辭典》...[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