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通鑒紀事本末:注譯本 > 列表
通鑒紀事本末:注譯本 共有 12023 個詞條內容

簡子使尹鐸為晉陽,請曰: “以為繭絲乎? 抑為保障乎?”

    簡子曰: “保障哉!”尹鐸損其戶數[1]。簡子謂無恤曰: “晉國有難,而無以尹鐸為少,無以晉陽為遠,必以為歸!”【注文】[1] 尹鐸(duó)(生卒年不詳):春秋時人。晉卿趙鞅家臣。受命為晉陽(今山西太原南)大夫,增高往日被范氏、荀氏圍攻...[繼續(xù)閱讀]

通鑒紀事本末:注譯本

及智宣子卒,智襄子為政,與韓康子、魏桓子宴于藍臺[1]。

    智伯戲康子而侮段規(guī)[2]。智國聞之,諫曰: “主不備,難必至矣!”智伯曰: “難將由我。我不為難,誰敢興之!”對曰: “不然?!断臅酚兄? ‘一人三失,怨豈在明,不見是圖[3]?!?夫君子能勤小物,故無大患。今主一宴而恥人之君相...[繼續(xù)閱讀]

通鑒紀事本末:注譯本

智伯請地于韓康子,康子欲弗與。

    段規(guī)曰: “智伯好利而愎,不與將伐我,不如與之[1]。彼狃于得地,必請于他人,他人不與,必向之以兵,然則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變矣[2]。”康子曰: “善?!笔故拐咧氯f家之邑于智伯。智伯悅。又求地于魏桓子,桓子欲弗與。任章曰: “何...[繼續(xù)閱讀]

通鑒紀事本末:注譯本

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趙襄子,襄子弗與[1]。

    智伯怒,帥韓、魏之甲以攻趙氏[2]。襄子將出,曰: “吾何走乎?”從者曰: “長子近,且城厚完[3]?!毕遄釉? “民罷力以完之,又斃死以守之,其誰與我?”從者曰: “邯鄲之倉庫實[4]。”襄子曰: “浚民之膏澤以實之,又因而殺之,其誰與我...[繼續(xù)閱讀]

通鑒紀事本末:注譯本

三家以國人圍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

    沉灶產蛙,民無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韓康子驂乘[1]。智伯曰: “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國也?!被缸又饪底?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水可以灌安邑,絳水可以灌平陽也[2]。 &55404;&56616;疵謂智伯曰:“韓、魏必反矣[3]。”智伯曰:“子何以...[繼續(xù)閱讀]

通鑒紀事本末:注譯本

趙襄子使張孟談潛出見二子,曰: “臣聞唇亡則齒寒[1]。今智伯帥韓、魏而攻趙,趙亡,則韓、魏為之次矣!”

    二子曰: “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謀泄,則禍立至矣。”張孟談曰: “謀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傷也!”二子乃陰與張孟談約,為之期日而遣之。襄子夜使人殺守堤之吏,而決水灌智伯軍。智伯軍救水而亂,韓、魏翼而擊之,襄子將卒犯...[繼續(xù)閱讀]

通鑒紀事本末:注譯本

臣光曰: 智伯之亡也,才勝德也。

    夫才與德異,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謂之賢,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聰察強毅之謂才,正直中和之謂德。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1]。云夢之竹,天下之勁也,然而不矯揉,不羽括,則不能以入堅[2]。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礪,則...[繼續(xù)閱讀]

通鑒紀事本末:注譯本

三家分智氏之田。

    趙襄子漆智伯之頭以為飲器[1]。智伯之臣豫讓欲為之報仇,乃詐為刑人,挾匕首,入襄子宮中涂廁[2]。襄子如廁心動,索之,獲豫讓[3]。左右欲殺之,襄子曰: “智伯死無后,而此人欲為報仇,真義士也! 吾謹避之耳。”乃舍之。豫讓又漆身為...[繼續(xù)閱讀]

通鑒紀事本末:注譯本

襄子為伯魯之不立也,有子五人,不肯置后。

    封伯魯之子于代,日代成君,早卒,立其子浣為趙氏后[1]。襄子卒,弟桓子逐浣而自立,一年卒[2]。趙氏之人曰: “桓子立非襄主意?!蹦斯矚⑵渥?復迎浣而立之,是為獻子。獻子生籍,是為烈侯[3]。魏斯者,桓子之孫也,是為文侯。韓康子生...[繼續(xù)閱讀]

通鑒紀事本末:注譯本

韓借師于魏以伐趙,文侯曰: “寡人與趙,兄弟也,不敢聞命[1]?!?/h3>

    趙借師于魏以伐韓,文侯應之亦然。二國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講于己也,皆朝于魏。魏由是始大于三晉,諸侯莫能與之爭?!咀⑽摹縖1] 寡人:古代諸侯自己謙稱“寡人”,意思是“寡德之人”。聞命:接受命令或指導。【譯文】韓國向...[繼續(xù)閱讀]

通鑒紀事本末:注譯本